好苹果是怎样种出来的?

时间:2021-09-07 10:11:18  来源:延安日报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 “ 发现 ” ,使用 “ 扫一扫 ” 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好苹果是怎样种出来的?

��以测土数据为指导,带动果农增施农家肥和有机肥,从而提高苹果品质


c50a17b4ed9738256518ed23087533d5.png

39930b2e3fa3eaabbbb34c7969ad0c4d.png

01fc67cbb08fdf5c465a30ac11b91b82.png

2139b5d4e486877ffec76e44928aeebe.png

5cc8ed9a8e67bf63407a87669e3d1846.png

洛川地处黄土高原,土层深厚,光照充足,完全符合生产优质苹果的7项生态适宜指标,是中国乃至世界公认的苹果最佳优生区。在这里,苹果个大、色艳、细脆、香甜、耐贮藏,深受市场欢迎。追根溯源,好苹果是种出来的。

“小班化”管控让果树焕发二次青春

屈军民砍苹果树的时候,他的双手紧握电锯,表情凝重,既有不舍又有希望。种了大半辈子苹果的他怎么也想不到,有一天会亲手砍掉让一家人赖以生存的致富树。

尽管已经做足了心理准备,但当站在初冬的洛川大塬上,望着密集的苹果树,屈军民依然有些心疼。毕竟,这些树已经陪伴他们全家人24年了。

为什么要将树砍掉?屈军民已然明白了其中的道理,这并不是乱砍滥伐,而是根据县上果树专家提供的建议实施间伐,将自家地里的果树以行为单位,保留一行砍掉一行。

就这样,不到两天时间,他家12亩的苹果园便从之前的每亩56棵树变为了28棵。

屈军民家住洛川县交口河镇水渭村。一开始,他和村里大多数人一样,对于间伐是坚决反对的:“好好的树,为啥要砍掉做什么稀植技术?砍掉后产量岂不是得掉一大截?”

对于果农的疑问,果树专家们给出了回答:给果树“做减法”,就是乔化稀植技术,苹果园种植密度降低,苹果能够畅快呼吸,这种“精英模式”的“小班化”管控从源头上能确保单个苹果的高品质。

这个解释,让和屈军民一样的果农将信将疑。

2020年10月,屈军民发现,这两年来他家收购苹果的果商越来越少了,而那些最早开始间伐的人家里则门庭若市,并且每斤苹果的收购价足足比他家多了一块钱。

“我尝了人家的苹果,发现果然好吃,再去地里看了看,了解到间伐后没几年,别人苹果的亩产就恢复到间伐前的水平了。”屈军民告诉笔者“,果业市场行情的变化让我明白,我们要勇于尝试新技术。”

屈军民的故事并非个例。为了从源头上保证果品品质,让更多果农像屈军民一样进行“小班化”管控,洛川县因地制宜采取了一系列推广政策:让广大农民技术员在全县范围做科普;建立示范园区,带领果农们集体观摩,现场展示;出台补贴政策,规定每间伐一亩,政府补贴500元。

这是洛川县苹果产业发展进入新阶段的一个举措。在洛川县,经过政府的常年引导和市场的反馈,已经有越来越多的果农选择和屈军民一样,主动用间伐的方式对果园进行改造升级。截至目前,全县53万亩果园中已有38万亩完成了第一次间伐。

“小个头”省时省力保品质

“把老果园挖了?纯粹是胡说!”听说要把果园挖了,阿寺村果农李鹏飞感到不可思议,“挖掉老果园,让老百姓靠什么吃饭?重新种植苹果,投入大、见效慢,还要花时间和精力管理,意味着前几年基本是只砸钱不见利。”

和李鹏飞一样,同村98%人的也持同样的反对态度:“别说不舍得挖树,就算挖了新建矮化密植园,光前期投资一亩地就得1万多元,让我们这几年怎么生活。”

如何改变群众陈旧的思想观念,解决群众手头资金不足的问题,成了摆在政府眼前的一道难题。

动员企业带头建示范园、带村民外出学习、政府补贴1000元、免费提供竹竿和立架……果农的内心受到了由内到外的冲击,尤其是亲身感受到一亩苹果的毛收入比以前高几倍时,参观学习的村民开始动摇了。

“以前对矮化密植不是很认同,不愿意尝试。出去学习以后,我的思想观念也改变了,就希望种好苹果卖个好价钱。”李鹏飞说,“相比传统乔化果树,新品种矮砧苹果,果树成形早、结果早、丰产早,3年可挂果,产量也较以前高出好几倍,结出的果子又大又多。”

更让李鹏飞高兴的是,高纺锤树形节省了近80%的土地,为以后实现水肥一体化和机械化作业打下了基础,这样就可以在管理中减轻劳动强度,提高劳动效率了。

2018年,一场如火如荼的农事更新正式开始,阿寺村大多数残败老园在机器的轰鸣声中完成了使命,一排排新幼树苗在果农饱含希望的眼神中拔地而起,果园老龄化问题由此切入。

阿寺村的新建矮化密植园只是全县老园改造升级的一个缩影。近年来,随着残园、败园、老园越来越多,推行矮化密植栽培模式促进洛川县苹果产业转型升级势在必行,这无疑在很大程度上让洛川苹果提质增效迈出了重要一步。

果树攀着支架长、水肥顺着管道滴、防雹网树顶张、灭虫灯光诱……“小个头”也可以有“大作为”,从源头上确保红苹果成长的金摇篮。目前,全县矮化密植果园达到乡镇全覆盖,种植面积累计达到10万亩。

一场提质增效的“地下革命”

“有机肥一定要进行科学堆沤,运到地里后及时撒开、耕翻,防止风吹日晒造成肥力损失。施用时记住‘吃饱、喝足、盖严、翻堆’这几个操作要点……”

近日,在洛川县老庙镇界村的苹果园里,县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土肥站站长霍百全把培训课堂搬到了田间地头,面向果农一边讲解一边示范技术操作,教果农学习苹果生产土壤改良措施。

自从化学肥料取代了传统的农家肥,再到逐年增加复合肥使用量,苹果产量可以说实现了跨越式增长,果农也跟着化肥的投入增加而实现收入的增加。那么,为什么又要多此一举,去施有机肥呢?

近几年果农慢慢发现,苹果的味道没有以前好了,并且无论如何多增施化肥,都难以提高苹果产量,并且果树问题层出不穷,长势也是一年不如一年,投入越来越多,有的人甚至一亩果园施肥达3000元以上。但是,效果却越来越不尽人意。

“究其原因,农家肥、有机肥施入太少,很多果农甚至多年不施有机肥,一味加施化肥用量。”霍百全告诉记者,有机肥施入土壤后,可以有效根除板结,改良土壤环境,增强土壤的蓄水保水能力,在干旱的情况下,能增强作物的抗旱能力。施用有机肥的苹果,果树生长好、抗病性强,每亩能提升5%~10%的产量,结出的苹果甜度高、个头大、色泽鲜艳、口感更好。

化学肥料只能提供作物生长需要的无机养分,长期、过量施用已经对土壤造成破坏,使土壤板结恶化,导致根腐严重,养分供应不足,树体衰弱。其所含养分种类单一,长期施用容易造成土壤和果品中的养分不平衡,土壤有机质含量低,影响果品品质,也严重影响经济效益。

近几年,在政府的大力号召下,洛川果农逐渐意识到有机肥的重要性,从多施化肥向多施有机肥转变,展开了一场提质增效的“地下革命”。

洛川盛东有机苹果专业合作社作为近年有机肥替代项目的23个实施主体之一,一直致力于苹果园土壤改良方面的探索实践。对此最有发言权。

合作社理事长潘晓平告诉记者,基地有机肥连续两年的大量投入,使土壤有机质含量提高了0.1%,果园的投入同比降低了30%左右,苹果品质得到了明显提高,体现在果个大小,苹果颜色、亮度、硬度、含糖量以及可溶性物质等方面。

“在推广有机肥替代化肥的同时,还要注意平衡果树营养,及时给土壤补充果树所需的各种营养元素。”据潘晓平介绍,合作社还将围绕测土配方施肥的标准,邀请洛川的高级农艺师、土肥专家对配方施肥标准进行更新,以测土数据为指导,带动果农增施农家肥和有机肥,从而提高苹果品质。(原标题:果园挖改间伐,新建矮化密植园,多施有机肥——好苹果是种出来的 )(通讯员 雷蕾)

编辑:石永波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 “ 发现 ” ,使用 “ 扫一扫 ” 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 了解陕西大事 关注陕西头条

网站简介 网站团队 本网动态 友情链接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工作邮箱 陕西不良信息举报 新闻宣传自律管理承诺书

Copyright ©2006-2022 西部网(陕西新闻网) WWW.CNWES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网站法律顾问:陕西洪振律师事务所主任 王洪
陕ICP备07012147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6112017000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27061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