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政阳:黄土高原苹果栽培模式变革与技术创新

时间:2022-01-26 16:34:25  来源:西部网-陕西新闻网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 “ 发现 ” ,使用 “ 扫一扫 ” 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赵政阳:黄土高原苹果栽培模式变革与技术创新

我们就做一个基本的一种判断,再过20年,我们中国苹果的矮化栽培的占比有可能从现在的20%扩大到40%-50%,我们乔化果园的占比会逐渐的变小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教授赵政阳讲授《黄土高原苹果栽培模式变革与技术创新》

文字实录:

我今天跟大家交流互动的题目是《黄土高原苹果在为模式变革与技术创新》。

我主要从这三个方展开,一个是简要介绍我们黄土高原苹果产业发展的基本情况,再一个是对近几十年栽培模式变革与技术创新做一个简要的回望,同时的话对我们下一步的发展做一些展望,并提出我自己的一些思考。

我们知道改革开放40多年,我们国家苹果产业由小到大,迅速发展,我们国家的苹果的栽培面积产量分别占到世界的41.9%和48.6%,已经成为世界第一苹果生产大国和消费大国。

19年我们国家水果的栽培面积达到了1.8亿亩,产量是1.9亿吨,形成了6大水果。在这6大水果之中,苹果产量占到总产的22.3%,仅次于甘蔗,位列第二。

经过40年的发展,我国苹果也形成了两大优势产区,分别是以山东为代表的环渤海产区和以陕西为代表的黄土高原产区。

近一二十年,我们国家整个苹果产业发展的重心出现了由东向西转移的一种大的趋势。

黄土高原苹果产区它涉及到陕、晋、玉、甘、宁、青等省区,苹果这一块的话涉及到陕西的渭北和陕北的南部,甘肃的陇东,山西的晋南和晋中,河南的豫西4省苹果主产区,它整个的产量面积占到全国的56.7%,产量占到了全国总产的54.3%。

中国的苹果的8个主产省区分布,西部占到5个,黄土高原占了4个,东部产区占了三个。

陕西是黄土高原苹果的代表性的区域,40年的发展,书写了我国黄土高原苹果优势产业形成发展壮大,它是一个传奇。

陕西苹果形成了三个板块,渭北南部、渭北北部和陕北山地苹果。从原来的主产县区有27个,也增加了46个,现在陕西的面积和产量都位居全国第一。

以陕西为代表的黄土高原苹果产区的形成,对中国乃至世界苹果产业发展的格局发生了非常重大的影响。

近40年这个区域苹果产业发展当中,它的栽培模式在渐进的变革,生产技术也在不断的创新。

我简要的说一下我们黄土高原苹果栽培40年中,它的栽培模式的变革和技术创新的回望。

这40年的苹果产业的发展,我们的栽培模式变革是一个渐进的过程。

回顾一下我们40年,基本上是一个从乔化栽培向矮化栽培的转变过程。

我们从上世纪的70年代中期到90年代的中期,这20年栽培模式主要就是乔化密植为主导。

矮化栽培我们70年代就引进了,但是处于一个试验阶段或示范阶段,这20年主要还是以乔化为主。

同时栽培品种也是以容易结果的品种为主,像秦冠,我们从80年代中期才开始引进富士栽培。

近20年,矮化密植栽培受到了重视,我们前面栽了很多乔化密植的果园,它的郁闭问题日益凸显出来,就老果园的改造,乔化果园的改造受到大家关注,同时乔化果园改造的力度也在逐步加大。

这个阶段,乔化和矮化同时并存,但是乔化栽培仍然占有比较大的比重,但是矮化栽培的推广的速度和规模明显的加快了。

前20年,我们乔化密植栽培它主要还是体现一个早果丰产,特别像过去的秦冠在陕西的渭北高原栽植,秦冠一亩地产量可以达到1万多斤。

后来我们80年代引进红富士,也采用乔化栽培,它就体现出了结果难、结果晚,树体出现了郁闭问题。

乔化果园改造,从我们本世纪初就开始了,主要是针对乔化密植的红富士果园。本世纪初,陕西省提出了乔化果园改造的4大技术,大改形,强拉枝,巧施肥,无公害,其关键的突出点是什么呢?就要突出乔化密植改为乔化适植,就是适度的密度。

过去乔化密植在常规的密度是3×4,这种密度结果以后不利于果园机械的操作,然后就是郁闭的问题非常突出,我们就说把密度降下来,采取间伐措施,再一个就是我们推广这种改形的措施,特别是黄土高原产区,借鉴日本的这种从大改形的这种措施,把它树冠的光照打开。

我们当时提出了开窗子、脱裙子、砍膀子,这些很简单的措施,主要的问题还是要简化树形的结构。

再一个就是随着乔化果园树龄的增大,土壤的有机质的含量在降低,这一批老果园,就是乔化果园要提质增效,很重要一块要培肥地力。

在间伐改形技术的基础上,我们提出了果园肥水膜一体化的这种技术,这对推动以陕西为代表的黄土高原乔化果园的提质增效,应该是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再一个就是在矮化苹果的栽培过程当中,黄土高原苹果产区它存在一个突出问题就是,干旱少雨,土壤瘠薄。而矮化栽培它的根系比较浅,对肥水的要求比较高。

经过我们多年的实验示范,提出两种黄土高原矮化的旱作栽培的模式。

一种就是用于乔砧的短枝形,由乔化的种子来播种,然后嫁接短枝形,特别是短枝红富士,这种类型可以某种程度上实现了早丰产。

再一种就是用矮化中间砧,这么多年用的比较多的就是新疆野苹果、海棠做种子,做播种,作为基砧,然后嫁接m26矮化砧,上面再嫁接品种,这种矮化中间砧栽培的模式。

目前在以陕西为代表的黄土高原产区,矮化栽培的果园里头,矮化中间砧果园的占比大概在80%以上,这是我们一种主要的栽培模式,就是旱作矮化栽培。

围绕这种旱作矮化栽培,这几年肥水管理也在提高,把肥水覆盖、肥水膜一体化、微起垄覆盖的技术,应用到旱地的矮化果园。

这样一方面解决黄土高原干旱缺水的问题,同时又在一定的程度上能够满足矮化密植栽培根系对肥水的需求。

近十几年来,我们引进了欧美的这种矮化自根砧的栽培的模式,特别是一些大型的企业,规模化的种植,使用矮化自根砧的集约高效栽培,那果园建设过程中,建有节水灌溉的设施,有支架系统,整个的果园机械的装备,我们提出了叫宽行密植、支架栽培,肥水膜一体化。

这两年在整个黄土高原产区示范栽培,应该说推动了整个黄土高原矮化栽培技术的发展,但是总体占比不大,在整个黄土高原的矮化苹果的栽培当中,大概占10%~15%左右。

我们大概算了笔账,就是它果园的投资建成了,投资比是在每亩地2万多块钱,投资要求水平还是比较高的。

这两年主要是一些大型企业、合作社他们在做,小农户来做的这种集约矮化集约高效这种栽培模式的话,应用范围还是有限。

但是整体来说,这种矮化栽培的模式可以说和欧美最先进的矮化高效栽培模式接轨了,它的效益还是比较好的。

当然面临的一个突出的问题,规模化的种植,特别是国内主要的栽培品种,像红富士,以后有个什么问题?套袋的问题,那么套袋问题没有很好的解决的话,又会出现一个什么问题?就是我们黄口高原矮化密植栽培,幼果期很容易出现日灼的问题。

下来我就简要的说一下我们发展的展望和思考。

我们中国的苹果经过了40年的发展,那么黄土高原也是一样,经过了40年的产业的发展,规模产量都有了一个迅猛的发展。

这两年苹果产业发展出一个转型期,经营模式要变革,就是谁来做。因为这几年,城镇化的步伐加,农村的老龄化的问题,劳动力短缺的问题,越来越突出,就推动着我们必须要进行栽培模式、栽培制度的变革。一个要优质,一个要节本,一个要省力化,成为一个基本的需求,也是一个主旋律。

所以要建立适合这个区域特色的高效的栽培模式和轻简化的栽培技术体系,是我们今后需要努力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发展方向。

那么我们要选择一个好的栽培模式,它有三个影响因素。

第一个就是的立地条件,刚才我前面讲了我们黄土高原产区,它整个的立地条件还是有很大的变化,就拿陕西来说,陕西渭北的南部产区,北部产区和陕北的南部产区,它的立地条件差别还是很大的。就是说选择哪一种合适的模式,必须要考虑立地条件。

第二个就是经营主体,就是谁来种,就是说你是小规模,还是适度规模经营,还是大规模经营,在栽培模式还是有一定的区别。

第三个就是你的投入水平的高低,就是建园的成本,我们必须要做一个考虑。

我们总体的判断是,在今后较长一段时间,黄土高原整个苹果主产区作为中国一个经济欠发达地区,它的整个的经济投入水平还是非常有限的。

所以我们就做一个基本判断,乔化栽培和矮化栽培两种模式将长期并存。但是总体来看的话,乔化栽培的占比将逐渐的减小,矮化栽培的占比将逐渐的增加。

我们做一个预判,乔化栽培这种模式,可能今后主要是以农户的小规模经营为主。

以前的乔化果园会向稀植发展,一亩地从过去的50棵60棵树,现在变成20多棵,30棵左右,要变成稀植。

其次就是向精细化管理发展,特别是对我们过去一些20年30年树龄的乔化富士果园,可能都是小规模经营,它的占比的优势可能更大。

但是这一部分乔化果园都面临一个改造和淘汰的问题,这一块将是一个不可逆转的发展趋势。

我们就说矮化栽培的占比会越来越大,矮化栽培今后将会是以规模化种植户为主,它要发挥矮化栽培的优势,就是要节本省工、轻简化管理。我们今后果园更新迭代的时候,它是新建果园的一种主流模式。

大家看这个照片,这就是我们当年在日本拍的一个照片,日本20年前它的乔化果然占比是80%,矮化20%。经过20年的发展,日本的乔化果园占比是60%,矮化占到40%。

我们就做一个基本的一种判断,再过20年,我们中国苹果的矮化栽培的占比有可能从现在的20%扩大到40%-50%,我们乔化果园的占比会逐渐的变小。

黄土高原在这个模式变革,我们说黄土高原发展苹果它有优势有问题,优势的话就是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为优质苹果的生产具备了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但是它同时又存在土壤瘠薄,干旱少雨的问题,这对我们栽培模式又有很重要的影响。

同时我们也提到,我们的地形地貌差异很大,整个黄土高原产区它的范围很广,整个的区域地形地貌差异很大,所以这就是要求我们可能在未来的栽培模式变革当中,一定要结合当地的自然生态条件来选择。

但是,无论是采取乔化栽培或者是矮化栽培,都要一个基本的出发点,就是要实现优质化生产,高效化生产。

那么如何实现优质、高效化生产,我觉得需要学习借鉴欧美,包括日本一些先进的经验。

结合我们的果企,结合我们黄土高原的条件,探索形成建立一套适合我们黄土高原区域特色的苹果的高效栽培模式和轻简化栽培技术体系。

第一个涉及到品种的选择的问题,我们前20年乔化改造也好,矮化栽培也好,我们一个主导的品种就是富士。现在市场在变化,除了富士以外,我们还是需要发展一些优质化的品种,这些优质化的品种,可能对未来栽培模式的变革会取得很好的推动作用。

像我们这几年培育的一个新品种瑞阳,这是我们花了20年培育的一个新品种,以红富士和秦冠杂交培育,这个品种在我们黄土高原产区适合生长,丰产,着色好,这个品种可能未来做一个主推品种,可以进行无套袋的栽培。

无论是乔化栽培、矮化栽培,这个品种可能在未来都会发挥出巨大的发展的潜力来。

再一个就是瑞雪这个品种,瑞雪也是我们经过了多年培育出来的一个优质、晚熟的一个黄绿色品种。

这个品种本身具有一个短枝形的特点。在整个黄土高原拿陕西来说,在陕北地区或者是干旱缺水的地方,我们可以用乔砧,然后嫁接瑞雪,也能获得很好的栽培效益,在南部肥水条件比较好的地方,可以采用矮化自根砧来栽培,可以体现出很大的发展潜力。

再一个像瑞香红这个品种,这是我们最新培育的一个,这个品种它着色、丰产性都非常好,更适合我们用矮化自根砧这种栽培模式,在整个黄土高原来推动,能够更好的发挥它的潜在优势。

我们栽培模式的变革当中,还有一个砧木的问题。

前40年,我们矮化栽培主要用的是国外引进的砧木,M系的砧木为主,像我们M26前多年一直用很多,后来是M9T3系,这几年得到了一定的推广应用,再一个就是我们中国国内选育的,像黄土高原用的SH系的砧木。

在SH系砧木上嫁接红富士品种,它的品质非常好,但是在某些区域,这些SH系的砧木它存在抗盐碱能力差的问题,黄土高原很多产区土壤的pH值大概在7.5~8.5,在这些区域的很多果园里SH系砧木出现了严重的黄化问题。

这几年我们国内另外选育的一个品种就是青砧,由山东青岛文科所选育的一个青砧系列砧木,特别是青砧一号,这个品种,和瑞雪来配对,这两年在黄土高原产区示范栽培表现出来了一个广泛的应用的前景。

乔化果园的改造当中,我们黄土高原整个目前来说80%的果园仍然是为乔化果园,那么乔化果园未来发展有两种途径,一个青壮年的果园,可以通过间伐改型的措施使它焕发青春。再一个就是一些残败的不好的果园,可以采用高接换优模式进行改造。

我们这两年用红富士高接瑞雪这个品种,获得了非常好的效益,这几年在黄土高原产区得到了广泛的推广应用。

今后栽培模式变革的过程中,我们技术创新有这么几点非常重要,一个就是要优化品种结构,第二个要筛选适宜的,特别是国产的砧木。

新品种、新砧木、新模式,还有最重要一点是新技术,新技术的核心就是说要省力化,不管采取矮化栽培还是乔化栽培,一定要省力化。

这里边有两个技术非常重要,一个就是我们整个苹果生产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就是花果管理,花果管理费时费工,如何实现化学疏花疏果,再一个就是我们中国过去的20年,红富士苹果的一个核心技术是套袋技术,现在我们要由套袋向免套袋栽培技术转变,在今后的20年我们逐渐的要扩大免套袋技术的推广应用。

再一个就是果园栽培模式的变革,很重要一个就是为果园的机械化应用创造好的条件。我们从果园的施肥、打药、采收,整个各个环节都要有适合我们这种栽培模式的轻便化的果园机械的配套。

这样对推动我们栽培模式的变革也非常重要,这就需要我们果园农机方面的专家和我们农机方面的企业来一块来参与栽培模式变革的过程。

黄土高原苹果产业发展的潜力很大,经过40年的发展,黄土高原苹果产业实现了由少到多的转折,下一步高质量发展的核心是要实现由多变好,那么这个过程中,栽培模式需要不断的渐进式的变革,技术体系也要不断的创新。

总体来说一句话,我们要实现优质、省力化、生态化,真正实现总书记想讲的果农富、果业强、果乡美,这需要果业科技人共同来努力。谢谢大家。

编辑:石永波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 “ 发现 ” ,使用 “ 扫一扫 ” 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 了解陕西大事 关注陕西头条

网站简介 网站团队 本网动态 友情链接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工作邮箱 陕西不良信息举报 新闻宣传自律管理承诺书

Copyright ©2006-2022 西部网(陕西新闻网) WWW.CNWES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网站法律顾问:陕西洪振律师事务所主任 王洪
陕ICP备07012147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6112017000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2706142